多媒体时代,电视、网络、动漫、手机出版让人目不暇接,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给中国孩子的生活带来非常大的影响。这些多媒体信息不仅占用了孩子大量的阅读时间,还改变了他们的阅读方式,对传统阅读形式——书籍阅读构成了挑战。近日,在2008年度儿童阅读研讨会上,专家对多媒体时代的儿童阅读提出了质疑,呼吁家长“多陪伴孩子,多给孩子读书”。专家表示,虽然现在多媒体阅读十分发达,但传统阅读方式仍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我和孩子的妈妈总是没有太多时间陪她玩,有时就会在电脑上下载一些动画片给她看,她看得也很开心。”孙景涛有个4岁的女儿,虽然他也发现女儿很喜欢父母抱着她,给她讲故事,但由于时间、工作等各种原因,他还是不得不常常使用这种“偷懒”的方法。因为无暇陪伴孩子,希望通过电视、电脑给孩子带来快乐的家长很多。现在的孩子接触电视、网络的时间越来越早,幼儿园都在使用多媒体教学。一些家长不希望孩子对电脑产生依赖,但又担心不让孩子接触电脑、网络,将来会不适应社会的发展。
多媒体技术扩大了孩子所能接触到的信息,但多媒体阅读对孩子的刺激缺乏传统阅读物能传达给孩子的最重要的东西,那就是爱。因此,回归传统阅读,才是对孩子身心发展最有利的方式。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主持人李佳说,任何高科技的光影,都比不上温暖的拥抱,睡前是孩子最需要温暖的时候,亲子阅读可以安排在睡前,要想把什么思想渗透给孩子,选择睡前的时光是最好最适当的。很温暖的灯光,很温暖的拥抱,拿着一本好书,享受一段故事,家长和孩子在听故事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心灵碰撞之后的那种拥抱是非常美好的。
——许海玉.《新京报》2008.12.22
拯救教育首先拯救家长
孩子成为英才其实很简单,关键是家长不知道该怎么做。很多具备英才潜质的孩子,在他们成长的黄金期,由于家庭不恰当的教育方法而“泯然众人”,甚至被贴上“问题孩子”的标签。
家庭内部关系没有理顺,教育外部大环境又发生着巨变:互联网时代到来,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扩大了孩子们的求知视野,但也让很多孩子沦为这个工具的奴隶,深陷网络不能自拔。让孩子顶住诱惑,学业出类拔萃,谈何容易?大学生的就业率不到40%,家长辛苦半生,孩子苦读16年,毕业后却加入了失业大军,如何避免这种窘境?
家长们的主要作用应该体现在:
第一点, 家长是孩子前程的设计师。
第二点,家长是孩子心灵的导师。一个父亲的角色到底该如何定位?那就是和孩子交朋友,帮助孩子把抑郁、焦虑等负面情绪及时引导出来、排解出去,同时不断激励他们挖掘潜能、挑战自我,一个快乐、自信的孩子自发地就能成长为英才。
话说回来,什么是英才?只有考上名牌大学才是英才吗?只有进入一流企业才是英才吗?当然不是。只要一个孩子目标明确,心态阳光,学习上有执行力,工作中能独当一面,他就是当之无愧的英才。一个具备如此素质的人,还有什么事情能够难得倒他呢?
——(《中国英才家庭造》王金战、郭铭 著 长江文艺出版社2008年11月)
评论